fjrigjwwe9r0t_Info:InfoContent 大數據應用正在影響任何行業(yè),新聞報道也不例外,各種媒體紛紛成立數據新聞部來迎接這一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對數據新聞的研究也日益興盛。當深度報道碰撞大數據,業(yè)已形成的認識首先是:大數據為深度報道提供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尋找結果的線索。
對深度報道記者而言,數據就是一座座待挖掘的“富礦”,為深度報道記者提供了和當事人“對話”的可能。除提供信源之外,對這些“富礦”的有效挖掘和利用,還可能成為深度報道的題材,實現更多的突破。
大數據改變了固有的新聞調查模式,當然,這些數據往往是分散、孤立的,需要進一步進行篩選和分析,深度報道記者也需要提高把人和數據信息打通的能力。
用數據的廣度揭示新聞的深度
深度報道記者大都曾面臨過普遍調查和個案選擇的矛盾,尤其是圍繞一些現象、問題而非事件展開調查的時候,常會疑惑:這個最有典型性嗎?這個最能代表全面嗎?甚至可能會感慨,以一己之力要調查清楚問題全貌真的很難。
“用數據說話”將會減少這樣的困惑。大數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對目標區(qū)域的時空全覆蓋,變以往的采集“樣本”為還原“本樣”。從“樣本”到“本樣”逐步接近真相的過程,本是新聞報道尤其是深度報道的終極追求。
英國《衛(wèi)報》是全球最早涉足數據新聞領域的媒體之一。2011年倫敦發(fā)生暴亂事件,政府辟謠“暴亂與貧困無關”。而《衛(wèi)報》團隊選擇并分析了260萬條有關暴亂的推特內容,將信息與地圖結合,展現出暴亂發(fā)生地區(qū)的經濟情況,通過數據整合讓人們更加清晰地了解經濟狀況與暴亂之間的緊密關聯。
深度報道的廣度和深度是互為前提的,當從海量數據信息中挖掘出一些深刻的內在聯系時,也必然會為最廣泛的受眾所關注。這樣的思路已經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媒體重視。深度報道的傳播指向,在于揭示新聞事實背后的某種內在關聯。由此,對大數據的運用,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曾建議深度報道記者要能“看到龐大數據背后的簡單特征,看到隱形數據背后潛藏的事實,看到復雜數據背后的意義關聯”。
用數據的規(guī)律拓展報道的空間
盡管學界定義和實踐中對深度報道的把握各不相同,但具體而言,深度報道至少還包括解釋性報道和預測性報道,而這兩者,在大數據時代,會有重要拓展。
深度報道追求對復雜事件、復雜問題抽絲剝繭、去偽存真,不僅要告訴受眾現實社會生活中發(fā)生了什么事,還應讓受眾知道何以如此以及將要發(fā)生什么。這樣的深度報道也即解釋性報道和預測性報道。
一切社會活動都有規(guī)律可循,無論解釋性報道還是預測性報道,都旨在通過報道,向讀者提出符合客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預見和對策,幫助廣大受眾分析研究各項改革發(fā)展的趨勢。而應用好大數據,或者說做好大數據研究的目的,也在于要反映出很多原來不能發(fā)現的規(guī)律,體現深層次的價值。由此,大數據應用與上述兩種報道文體有著天然的同一性。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在很多方面,公眾有著不太確定的風險感知。這種語境之下,環(huán)境、科技、健康、安全、氣候等非傳統(tǒng)深度報道題材頻現,駕馭這些題材,需要記者在傳統(tǒng)調查手段之外,多一些分析和預見,多嘗試運用大數據所呈現的規(guī)律性。
(作者單位:河北日報社)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